【小兒外科】港大教授鍾浩宇習醫感期望落差 因一個奇蹟致使留守小兒外科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22/05/28 10:32

最後更新: 2022/05/28 10:32

分享:

分享:

鍾浩宇畢業於港大醫學院,至今為港大小兒外科臨床助理教授,著力小兒膽管閉鎖研究。

「醫小朋友,其實是醫整個家庭。」港大小兒外科臨床助理教授鍾浩宇習醫時沒想過加入小兒外科,甚至因習醫時大量文書工作而感崩潰,亦曾被家長抱怨「唔識抽血」;但眼見一個個患童經治療後長大成人,更有初生患嬰由瀕死至奇蹟存活,重投父母懷抱,為一家人帶來喜悅,那種與成人科無從比擬的滿足感,令他留守小兒外科至今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4
+3

鍾浩宇畢業於港大醫學院,至今為港大小兒外科臨床助理教授,著力小兒膽管閉鎖研究,惟接受訪問時卻坦言「讀書時不特別鍾意小朋友」。他做事喜歡簡單直接,熱衷的本是外科:

外科是做手術,見到你做的事,腫瘤切咗就是切咗,不似其他科要一段時間才見到。

他直至到小兒外科實習時,發現涉獵範疇廣,很適合自己,機緣巧合就投身小兒外科之列。他說:

同醫大人不同,醫小朋友由出生BB、1歲、2歲,看著他長大,是好rewarding的事,小朋友是父母、爺爺嫲嫲的中心點,幫一個小朋友,就好似幫一個家庭的喜悅。

只不過實習過程卻令鍾浩宇感到現實與期望的落差,文書工作量之多令他崩潰,尤其通宵當值翌日,要完成十數份出院摘要,已經與心目中醫生形象不同;更曾遇上「惡家長」,對實習醫生不屑一顧:

抽血拮多一針,都話「你識唔識架,搵個識嘅嚟」。

他曾因一名肝移植患嬰抽血,惟血管幼抽不到,被家長直接向肝移植教授投訴:「教授親自打來,叫我日後抽血多留意,他不是鬧我,是提醒我。」

後來跟同事提及,才知類似事情常見,往後為病人抽血都會尋求上司在場;而完成那些出院摘要,亦學懂甚麼病要做甚麼檢查、怎樣治療:「就如小時候要騰文一樣,你寫十次就會有深刻印象。」

小兒外科實習的經歷,沒有將鍾浩宇嚇跑,更因一次奇蹟令他揀定此專科。他憶述一名短腸症初生嬰,術後只餘13厘米小腸,有多重器官衰竭,

理論上以往是放棄不救,由得BB離去,但那時都盡力去救,中間有接近死亡需搶救情況,最後又救得返,(那個病童)現時已大個仔了。

患嬰由接近死亡,到可以重投父母懷抱,令鍾浩宇有感「整個過程好奇妙,好像有一個奇蹟,轉變太大,覺得更加rewarding。」那次經驗令整個團隊確信「原來有些事唔好話唔得」,面對壞死性腸炎個案會「救得更盡」、不輕言放棄。

鍾浩宇隨後堅守小兒外科發展,2014年更成立「童助會」,連結患童家屬提供同路人支援。至今從醫十七個寒暑,暫未想出走私家,除了公營醫療多奇難雜症,亦因鍾浩宇喜愛團隊合作,更可埋首研究,近年鑽研小兒膽管閉鎖成因。

他說,本港每年約8至10宗小兒膽管閉鎖新症,全都需要做手術:

小朋友、父母無做錯事,不知為何就患上此病,患上更是一世,同一方法治療為何一半得、一半唔得,是否有先天性因素決定,整個團隊及實驗室都搵緊成因。

最新熱門影片:

【TOPick診症室】「媽媽手」可致活動受阻 骨科醫生教3招自測徵狀

政府派發電子消費券 一文看清最新商場商戶優惠:https://bit.ly/3xdMkJc

HKET APP健康台更多都市疾病影片:https://bit.ly/3cNFwr7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。立即下載:https://bit.ly/34FTtW9

記者:陳正怡